以無畏執戰甲,以專業顯大愛——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援護醫療隊報道
2022年4月26日,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護理分會理事、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護理部副主任李育玲隨山西省援滬醫療隊星夜集結,逆行出征,奔赴上海,開始赤誠守“滬”。35天與隊友戰斗在定點醫院,全力救治患者,以最強“戰姿”踐行著“晉”情守“滬”!
“我隊所接管的同濟大學附屬上海第四人民醫院的19病區(醫護整建制管理)和護理獨立管理15重癥病區共的新冠患者病區,80歲以上老年患者占60%以上,11位年齡在百歲以上。高齡合并多種基礎疾病,加之語言溝通不暢、情緒極端、拒絕治療………這就更需要我們心系患者,從專業、專心、專注三方面去救治患者。”李育玲自抵達上海展開救治工作以來,從注重病情觀察與預見性處置(專注),重視患者特殊心理(專心),與加強多專業合作(專業)三方面著手,書寫著“晉”心守“滬”,同舟共濟的溫暖故事。
第一篇 專業的病情觀察與預見性處置作為首要護理
面對失能、失智、治療復雜、病情變化快、誤吸、缺氧、電解質紊亂等隨時發生搶救的復雜局面,護理組長李育玲主任帶領5名護士長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跟流程、抓重點,齊討論、定決策。憑借30年的臨床和10多年的管理經驗,李育玲主任制定了詳細的基于醫護一體化的責任制整體護理工作模式,高效落實各項治療和護理項目,保障質量安全。
李育玲主任要求在醫師床旁查房時,責任護士要匯報昨日患者病情重點信息,醫護溝通共同明確下一步治療任務與護理重點。患者臨時緊急的病情信息,責任護士隨時向醫生反饋。護士長全面督導,強化落實。19病區趙愛玲護士長建立各小組隨時記錄患者的重點信息的臨時交班本,便于醫護隨時查閱。一周后,醫療隊組織了合并多種基礎疾病的高齡新冠患者醫護一體化查房,典型案例成功經驗分享,讓團隊反思存在不足,及時改進。
15重癥病區有50張床,重癥患者特別集中,昏迷、煩躁、無創高流量吸氧、鼻飼管、尿管、深度壓瘡………。面對此現狀,李育玲主任注重發揮專科護理優勢,迅速將護理隊伍里的呼吸、危重癥、急診、神經及傷口專科護士團隊,重點參與到重癥患者護理中。
由于專科護士的專業能力突出,對重點人群予以關注,及時預見患者病情變化,發現病情時第一時間與醫生實施搶救,將七項專科創新應用于患者護理中,為患者的救治贏得了時間。插管患者口腔護理、困難血氣采集、預防誤吸的綜合措施、深度壓瘡換藥、導、胃管置入等專業、準確、快速的操作得到四院病區主任、醫生及護士長的一致稱贊,隊員們救治患者的成就感得到一次次展示。
按照國家督導組的指示,對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應遵循“應俯盡俯”原則,全面實施俯臥位通氣治療。從體位管理的角度,俯臥位通氣會存在更多的困難,例如對于老年消瘦患者,存在壓瘡的發生,鼻飼患者返流誤吸的風險等,這就對團隊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些患者,剛協助俯下,幾分鐘又平躺,如何確保有效性?清醒患者由于不舒適不配合,如何提升依從性?老年重癥患者,基礎疾病較多,管理多,如何確保安全性,同時注重俯臥位引起的相關并發癥的防范?專科護士經過交流溝通與循證查詢,制定了完善的方案。包括給予受壓部位使用減壓貼、膝下墊軟枕,預防壓瘡的發生;鼻飼患者,定時抽吸胃內容物,觀察有無誤吸返流情況;每2小時變換手臂放置的位置,以防損傷臂叢神經等。俯臥位通氣的健康宣教更是無時無刻的進行。
第二篇 讓患者安全而有尊嚴
考慮到新冠患者特殊的心理狀態與一線隊員將要面對的心理壓力,醫療隊在出發前就組織隊員們進行了創傷應激心理知識培訓。來到上海開展工作后,醫療隊又邀請一院心理專家根據前線的具體問題為各隊員進行線上培訓——新冠定點醫院老人患者心理問題和護理干預。尤其是面對焦躁不安、拒絕溝通與治療的患者如何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能夠靜下心來配合各項治療工作。
失能失智高齡患者有時“聽不懂”或“不接受”治療護理,脾氣倔強且“不理解”隊員們給于的幫助與關愛;有精神障礙的“沉默患者”,行為舉止會有些“任性”。面對這樣的患者,隊員們通過握手、撫觸、眼神、手勢等方式向他們傳遞關愛,用傾聽和撫慰的話語和專業護理知識幫助他們,讓他們消除孤獨感和緊張感。援滬的“心理陽光天使”,開展心理關愛,引用敘事護理和認知行為療法為有負性情緒患者進行心理疏導40余次,有力保障了工作。
老年、呼吸、危重癥、急診、神經及傷口專科護士組合的專科護士團隊充分發揮作用,做好新冠老年患者救治的“最后一米”。如及時壓瘡換藥、口腔護理促進患者身心舒適;關注患者進食量、進水量及鼻飼喂養量,及時了解其營養狀況;多走進一步患者、多撫摸一下他的身體、多喂一口水、多一句關愛、多和他們對話;在完成基礎護理的前提下,骨折術后患者康復訓練;對偏癱患者進食翻身指導,腸內營養支持治療的注意事項;造口患者更換造口袋流程,精神心理專科護士心靈治愈課堂等,
徐阿婆,已經93歲了,每天見人就叫阿姨,神智不是很清楚。但每次給阿婆做口護時阿婆都十分配合,護士說:“阿婆,咱們張開嘴,擦一擦,舒服。”阿婆都會把嘴盡量長大,每次擦完都會夸護士,真是好阿姨。阿婆長期臥床、消瘦、雙上肢約束、持續鼻飼,這些都為俯臥位通氣帶來困難。但為了阿婆盡早康復,隊員根據病情制訂了針對性方案,定時幫助她進行俯臥位通氣,救治過程中加強巡視。看著阿婆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大家都十分欣慰。
第三篇 創新,為抗疫一線提升質量
15病區大多數病人需要留置胃管鼻飼飲食,置胃管后如何判斷胃管是否在胃內成了焦點。大白與面屏的限制,用傳統的聽診方法辨別“氣過水聲”變得很困難,單單依據回抽胃液判斷又有一定的弊端。隊員楊青龍憑借自己的呼吸重癥超聲技能,使用超聲兩步法觀察食道內是否存在雙軌征,從而判斷胃管是否在正確位置,解決了臨床上的一大困難,受到了醫生和患者的認可。
患者外敷芒硝時,很難固定外敷位置,降低了藥物使用療效,也對患者舒適度造成極大影響。隊員主動思考,利用一次性床單,在沒有針線的前提下,采用訂書機為患者“訂”制了芒硝外敷袋,為患者使用后,患者贊嘆連連。在保障用藥的基礎上也方便了患者,獲得病房里的一致好評!
術后患者引流管需要同負壓吸引器相連,但二者口徑并不匹配,面對患者疾病的需求,以及病房現有條件的限制,經過多種嘗試后,發現利用止血帶可以實現引流管和負壓吸引器之間的連接,解決了患者的大問題。實現了舊工具,新功能,新利用。
李育玲主任在病房督導中發現大家身著防護服,沒有口袋裝必要的工作物品,為工作增加了好多不便。為解決這一困難,李主任回到駐地后創意的將一次性隔離衣作為原材料制作了“大白工作專用口袋”,小巧又方便,小物品卻為工作帶來了大便利!
第四篇 旗幟,筑牢黨支部戰斗堡壘
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堡壘無言,凝聚強大力量;旗幟無聲,鼓舞磅礴斗志。
這場大上海保衛戰是一場深刻的黨性洗禮。抵達上海后的第一時間,醫療隊成立了前線臨時黨支部。61名隊員中33名黨員,帶頭承擔起醫療隊中最重、最難、最累的工作。
在剛進入病房工作的第一天,大家還處于穿防護感到悶熱、憋氣、對環境的不適應、面對陽性患者有壓力階段,李育玲主任就遇上了需要搶救的緊急情況。患者突發心臟驟停,面色蒼白,呼之不應,頸動脈搏動消失,她做為一名近20年黨齡的黨員,來不及思考,來不及害怕,白衣天使的使命感讓她沖在了前面,按壓、插管、推藥、配合醫生操作,最后患者搶救成功。
黨支部第一時間向全體黨員發出“關愛老人,黨員先行”的倡議。“520愛您從心出發”主題黨日活動在線上召開,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精神衛生科專科護士給大家講解《新冠定點醫院老年患者常見心理問題和護理干預》,全體黨員與入黨積極分子積極參與討論,大家集思廣益,就如何做好老年新冠患者的“特別的愛給特別的您”獻言獻策,這次活動在醫療隊引起強烈反響。
黨,就是抗擊疫情的主心骨;黨員,就是就是抗擊疫情排頭兵。
在領導們的大力支持與鼓勵下,在后勤部門全力配合下,山醫大一院援護醫療隊全體隊員,在前線戰斗的日日夜夜里,“專心、專注、專業,責任、擔當、使命”,充分體現了“敬畏生命,救死扶傷”醫生責任,展現了吃苦耐勞、團結奉獻的團隊精神,譜寫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韶華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