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教授:IVUS技術引領腔內影像革新,應對精準醫療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在精準醫療時代,精準診斷逐漸成為優化治療策略、規避不良后果的不二準則。外周血管內超聲診斷技術(IVUS)的引入,標志著國內外周血管精準診斷的又一次重要突破。為此,我們特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陳忠教授進行獨家專訪,開啟外周精準診斷新篇章!
★問題一:您如何看待IVUS在外周領域的應用價值?
血管外科的治療手段經歷了從傳統的開放手術到如今以腔內治療為主的方式轉變,對精準影像學診斷技術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對于血管腔內結構的判斷和識別。基于此,IVUS(血管內超聲)技術正逐漸成為這一領域的焦點。以往,IVUS技術只能用于冠狀動脈的檢查,但隨著IVUS在外周血管專用耗材的推出及外周血管適應證的獲批,IVUS在外周血管診療中的潛力與應用前景備受期待。
在當今精準醫學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的時代背景下,對血管腔內結構進行精準判斷、了解血管病相關的發展變化,是血管腔內治療成功的重要一環。所以,隨著技術進步與臨床需求的不斷升級,IVUS在未來的臨床實踐中必將扮演更加關鍵的角色,其應用價值將進一步凸顯。
★問題二:您認為目前IVUS在外周領域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盡管現在IVUS技術的應用還面臨很多挑戰,包括尚未納入醫保報銷體系、收費標準制定等方面仍有待進一步商榷等,但也正因如此,才需要更多人去關注。相信隨著IVUS技術的進一步推廣和普及,會逐步解決這些現實問題。
但無論如何,IVUS在血管外科領域,尤其是在觀察血管內壁的具體結構及其變化方面,將會發揮它重要的科學價值及其臨床應用價值。期待未來有更多專業人士能夠關注并投入到IVUS在血管外科疾病診療中的應用研究與發展探索中來。
▎專家介紹 ▎
陳忠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血管外科
中心主任、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醫師協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會長;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組組長;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血管外科學分會創始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血管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血管外科學系名譽主任;作為負責人主持參與國家“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計劃研發攻關課題等十余項研究課題;作為第一作者或責任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30余篇,SCI文章15篇,獲省市級科研成果獎5項,作為主編主譯編譯多部著作;多次獲得由衛計委頒發的“腦卒中篩查與防治的突出貢獻獎”、2018年榮獲“精誠醫者”、“國之名醫--卓越建樹獎”等榮譽稱號、2020年榮獲榮耀醫者--“金柳葉刀獎”、2021年榮獲衛計委腦卒中防治工程精英楷模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