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胰外科專委會副主委-王堅
王堅,博士,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外科學教授,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膽胰外科主任。
目前擔任美國外科醫師協會會員(FACS)、中華醫學會膽道外科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膽道外科委員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機器人外科醫師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快速康復委員會委員、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膽道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抗癌協會胰腺微創學組副組長、中國抗癌協會胰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肝膽胰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數字醫學臨床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委、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肝膽胰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醫學會普外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醫學會膽道外科學組副組長、上海醫學會疝與腹壁外科學組副組長、上海醫學會腫瘤分會膽道學組組長、上海中西醫結合學會外科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上海膽道疾病會診中心主任、上海中西醫結合協會胰腺專業委員會常委、上海中西醫結合協會圍手術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同時擔任《肝膽胰外科雜志》副主編,《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中華消化外科雜志》、《中華肝膽外科雜志》、《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中國實用外科雜志》、《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外科理論與實踐雜志》、《上海醫學雜志》、《世界華人消化雜志》、《手術》、《國際消化病雜志》編委、《中華外科雜志》、《中華普通外科雜志》通訊編委。
2009年獲得上海市衛生系統第十二屆“銀蛇獎”二等獎。2010年入選市衛生局“新百人計劃”。2012年獲“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2016年獲“上海領軍人才”。
臨床上主要從事肝膽胰及腹壁疝外科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在國內外率先提出了“圍肝門精準外科技術體系”的理念,有效解決了肝門膽管癌、侵犯肝門的膽囊癌和肝內膽管癌等圍肝門膽道腫瘤手術根治性切除率低和并發癥率、死亡率高的問題,手術切除率從50% 提高到80.6%,大幅降低并發癥率與死亡率。該理念也適用于肝門部膽管狹窄、肝門部膽管結石和中央肝管型膽管擴張癥等復雜膽道疾病的治療,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在《中華消化外科雜志》等國內著名期刊上連續發表多篇論文,其中《圍肝門外科技術在膽道外科的應用》一文獲得“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領跑者5000”。同時在膽胰十二指腸結合部損傷、膽道感染的治療和三維可視化技術在膽道疾病中的應用三個領域進行了一系列臨床研究,負責起草中華醫學會膽道外科學組《急性膽道系統感染的診斷和治療指南》的編寫、《膽道損傷的診治指南》中―膽胰腸結合部損傷的編寫、《膽囊癌三維可視化診治專家共識》以及《醫源性膽管損傷性狹窄三維可視化診治專家共識》的編寫。
科研上,在膽道腫瘤的發病機制、耐化療機制和免疫治療方面開展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以項目負責人獲得國家自然基金課題4項,國家科技部支撐計劃(子課題)1項,上海市科委課題5項,上海市申康課題2項,上海衛計委課題2項,上海市教委課題1項,總經費600余萬。并開展“肝門膽管癌手術可切除性與安全性評估”、“圍肝門精準外科技術體系提高圍肝門膽道腫瘤手術安全性和療效”、“基于基因組學的藥物篩選模式治療膽道惡性腫瘤”和“腹股溝疝補片類型與感染關系”等臨床研究。工作以來,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雜志發表論文120余篇,其中SCI收錄文章36篇,累計影響因子110分,參加12本專著的編寫(譯),并任《普外科臨床診療手冊》、《膽胰十二指腸區域臨床外科學》、《施維錦膽道外科學》、《膽道與膽胰十二指腸區域外科手術圖譜》、《實用腹壁外科學》5本專著副主編。
學習經歷
1987.9~1993.7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 學士
1996.9~2001.7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外科學 博士
2006.4~2006.6 美國Johns Hopkins 醫院 訪問學者
2013.8~2013.9 美國Mayo Clinic 訪問學者
工作經歷
1993.7~1999.10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仁濟醫院普外科 住院醫師
1999.11~2003.10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仁濟醫院普外科 主治醫師
2003.11~2008.10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普外科 副主任醫師
2004.10~2010.9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4.10~2013.5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黨委副書記
2008.11~2013.9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普外科 主任醫師
2010.10~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博士研究生導師
2013.10~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膽胰外科 主任醫師,教授、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