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免疫病學專委會榮譽主委—曾小峰
曾小峰,現任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博士生/博士后導師。長期從事風濕病的臨床及發病機制的研究尤其是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診斷、血管炎的診治及發病機制、干燥綜合征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擅長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干燥綜合征、血管炎及各種疑難風濕性疾病的診治。
在臨床上勇于探索與開創,在管理病房及門診和對院內外的會診中,曾診斷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疑難病例,并成功的搶救了不少危重罕見及少見的風濕病病人,在長期不間斷的臨床一線工作中,積累了豐富臨床經驗。長期從事風濕病的臨床及發病機制的研究尤其是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診斷、血管炎的診治及發病機制、干燥綜合征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擅長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干燥綜合征、血管炎及各種疑難風濕性疾病的診治。
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風濕免疫科醫師分會候任會長、中華醫學會內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免疫學會臨床免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骨與關節及風濕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世界疼痛醫師協會中國分會副會長兼中國軟組織疼痛學會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常務理事、北京醫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海峽兩岸醫師交流協會風濕免疫學分會榮譽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免疫吸附學術委員會榮譽主任委員,中華醫學科技獎評審委員會委員。為《中華臨床免疫與變態反應學雜志》副主編、《中華內科雜志》副主編、《中華風濕病學雜志》副主編、《中國實用內科雜志》副主編,《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中國免疫學雜志》等10余份雜志的編委。
已在國內外發表文章200余篇并參與了《內科學》八年制全國統編教材、《內科學(英文版)》全國統編教材、《中華內科學》、《現代急診醫學》、《臨床風濕病學》、《風濕病學》等專著的編寫。是五年制《內科學》副主編及主譯《哈里森風濕病學》。完成多項國家級及部級以上科研課題,課題“類風濕關節炎早期診斷的血清學研究和臨床應用”獲2005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1] “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機制及診斷方法學研究”獲2009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和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及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為“十一五”國家科技重點支撐項目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臨床診斷、綜合治療的研究(課題號2008BAI59B02)負責人,國家863計劃課題“系統性紅斑狼瘡分子分型和個體化診療技術”課題負責人,還負責承擔國家十一五科技重點支撐項目“提高肺動脈高壓治療水平的研究”子項目“結締組織病相關肺動脈高壓患者的篩查和早期診斷”的研究。此外還是EUSTAR(EULAR Scleroderma Trials and Research,EUSTAR)中國中心負責人(EUSTAR是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LAR)硬皮病試驗研究組的簡稱)和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協作組(Chinese SLE Treatment And Research Group, CSTAR)負責人及國家風濕病數據中心(Chinese Rheumatism Data Center,CRDC)負責
1994年4月獲日本第38屆風濕病學會頒發的國外青年學者獎;
1994年獲第十五屆國際變態反應和臨床免疫學會(IAACI)頒發的國際旅行獎;
1995年9月至1996年2月曾獲Ivy Wu Fellowships到香港大學進修免疫病理學并獲結業證書;
1998年5月至1998年9月受我院委派參加衛生部戰略合作伙伴計劃到加拿大Janssen-Ortho Inc.系統學習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并獲成績優秀證書。
2020年2月,入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
2020年11月17日,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九三學社中央關于表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表彰為“九三學社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湖北抗疫一線優秀社員”。